Ti-6Al-4V 鈦合金概覽:了解核心特性與應用潛力

本文聚焦 Ti-6Al-4V醫療級鈦合金在骨科植入物的關鍵價值:高強度、優異耐蝕及良好生物相容性,並說明其在脊椎固定系統、創傷骨科、顱顏與牙科修復的臨床應用。文中解析材料三大核心性質與對應製造挑戰,包含刀具磨耗、複雜幾何、表面一致性、品質追溯、成本效率等,同時提出元信豐在精密加工、表面處理穩定性、深孔與特殊幾何等能力上的整體解方與量產經驗。本文適合醫材開發之研發單位、採購單位、臨床合作與國際OEM專案評估參考,協助品牌在安全性、可用性、合規與上市時程之間取得最佳平衡。
鈦合金材料


Table of Contents
  1. 深入解析 Ti-6Al-4V 鈦合金:背景、優勢與臨床價值

  2. Ti-6Al-4V 鈦合金的三大關鍵特性及臨床應用優勢

  3. 全球標準與品質管理:保障 Ti-6Al-4V 鈦合金可靠性

  4. 臨床案例分享:Ti-6Al-4V 鈦合金如何提升手術效果與安全性

  5. 製造挑戰與解決方案:Ti-6Al-4V 鈦合金加工全解析

  6. Ti-6Al-4V 鈦合金常見疑問與專家解答

  7. 結語與展望:Ti-6Al-4V 鈦合金的未來臨床與製造潛力

  8. 聲明

  9. 參考資料


     

1.深入解析 Ti-6Al-4V 鈦合金:背景、優勢與臨床價值

在骨科醫材的發展歷史中,材料的選擇始終是決定成敗的關鍵。根據衛生福利部《醫療器材管理法》對於醫療器材的安全與效能要求,材料不僅需具備結構支撐功能,更必須符合生物相容性與長期穩定性標準。從早期不鏽鋼的廣泛應用,到後來鈷鉻合金的興起,醫師與工程師一直在追尋一種能同時兼具「強度」、「耐蝕性」、「生物相容性」與「長期穩定性」的材料。Ti-6Al-4V鈦合金的出現,為這個問題提供了近乎完美的解答。

Ti-6Al-4V 由鈦、鋁、釩三種元素組成,其中鋁能提升合金的強度,釩則能增加延展性與抗疲勞性,使其在機械性能與生物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。而在這之中,ELI (Extra Low Interstitial) 版本更是專為醫療用途而生。透過嚴格控制氧、碳、氮、氫等間隙元素的含量,ELI 版本在保有強度的同時,大幅提升了韌性與長期穩定性,非常適合長期植入物。

臨床上,Ti-6Al-4V ELI 已被廣泛應用於
脊椎固定系統創傷骨科植入物顱顏修復與牙科植體等多個領域。這些產品必須承受人體日常活動中不斷的載荷與摩擦,同時避免因腐蝕或疲勞造成失效。若沒有一個能經得起長時間挑戰的材料,醫師與患者都將面臨極大的風險。

因此,本文將深入探討 Ti-6Al-4V 鈦合金在骨科植入物的應用,從材料特性與國際規範、臨床應用實例、法規驗證要求,到製造廠面臨的加工挑戰,逐一解析,幫助讀者理解為什麼這種合金能成為醫療器材中的黃金標準。

閱讀更多:【植入材料你不知道的事-揭秘鈦合金與不鏽鋼趨勢


2.Ti-6Al-4V 鈦合金的三大關鍵特性及臨床應用優勢

在骨科醫材領域,材料的選擇不僅決定產品性能,也深刻影響病人的治療效果。Ti-6Al-4V (ASTM F136) 鈦合金 長期被視為骨科植入物的「黃金標準」,原因在於它同時兼具 高強度、耐腐蝕性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。然而,這些優勢背後,也伴隨著製造端的高度挑戰。本文將以三大物理與化學性質為切入點,深入分析其優點與加工難題。
 

1力學強度與彈性模數

Ti-6Al-4V 鈦合金的抗拉強度約為 860–900 MPa,遠高於純鈦(240–550 MPa),能有效支撐骨科植入物長期承受的動態載荷。這使其成為脊椎固定系統、骨板與牙科植體的首選材料。另一方面,Ti-6Al-4V 的彈性模數約 110 GPa,比不鏽鋼(200 GPa)與鈷鉻合金(230 GPa)更接近人體骨骼(20–30 GPa)。這意味著它能有效減少「應力遮蔽效應(Stress Shielding)」,也就是當植入物過於僵硬時,骨骼因受力不足而逐漸流失。

優點:

I.提供足夠強度,確保長期穩定。

II.彈性模數接近骨骼,有助於維持骨質健康。

III.適用於高應力的脊椎與關節植入物。
 

挑戰:

由於高強度與低導熱性,加工時刀具磨耗快,加工效率較低


2耐腐蝕性與表面氧化膜

Ti-6Al-4V的一大特徵是其自發形成的氧化鈦 (TiO₂) 薄膜。這層穩定的保護膜能防止植入物在體液環境中腐蝕,減少金屬離子釋放,對人體相容性極佳。臨床證據顯示,這種特性降低了慢性發炎與過敏反應的風險,提升了長期使用的安全性。
此外,氧化膜還能促進骨細胞的附著與增殖,進一步強化植入物與骨骼的整合效果。這對牙植體與脊椎融合器特別重要,因為其成功與否高度依賴骨整合。

 

優點:

I.優異的抗腐蝕性,適合長期植入。

II.降低有害離子釋放,提升生物安全性。

III.表面有助於骨整合,增進臨床成功率。
 

挑戰:

氧化膜堅硬,加工過程中會增加摩擦與切削熱,使表面處理更加困難


3生物相容性與組織反應

Ti-6Al-4V ELI(Extra Low Interstitial)版本進一步降低了氧、碳、氮、氫等間隙元素的含量,提升了韌性與生物相容性。其良好的生物惰性與與骨細胞的相容性,使其成為脊椎固定、顱顏重建與牙科植體的廣泛應用材料。
研究指出,使用 Ti-6Al-4V ELI 製作的牙科植體,在 10 年以上的臨床存活率可達 90% 以上。這意味著它不僅能長期穩定存在體內,還能在維持骨整合的同時,降低過敏與免疫排斥的風險。

 

優點:

I.高度生物相容性,人體耐受性佳。

II.適用於長期植入,臨床存活率高。

III.能與骨細胞良好互動,促進骨整合。
 

挑戰:

硬度與韌性兼具,使得精密加工難度提升,導致生產成本高

  
性質 優點 加工挑戰
力學強度與彈性模數 高強度,能長期承重;彈性模數接近骨骼,減少應力遮蔽 刀具磨耗快,加工效率低
耐腐蝕性與表面氧化膜 自然形成氧化膜,長期耐蝕,促進骨整合 氧化膜堅硬,加工與表面處理困難
生物相容性與組織反應 人體耐受性佳,長期存活率高,促進骨整合 硬度高、韌性佳,精密加工成本高

表1. Ti-6Al-4V 鈦合金三大性質的加工挑戰簡表


4我們的觀點與結論

綜合來看,Ti-6Al-4V 鈦合金兼具高強度、長期耐腐蝕性與優異的生物相容性,因此成為脊椎固定系統、牙科植體、顱顏修復與創傷骨科等植入物的首選材料。這些特性讓醫師與患者能獲得更高的臨床安全性與可靠性,但同時也帶來「加工困難」的挑戰,例如刀具快速磨耗、表面處理難以一致化,以及整體製造成本上升。

對許多製造廠而言,這些挑戰可能是門檻;而對我們而言,它們更像是一種必須長期專注與不斷精進的課題。憑藉三十多年來在精密加工上的累積經驗,以及對Ti-6Al-4V 醫療級鈦合金的深入理解,我們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製程規劃與品質管理流程,能穩定地生產符合 ISO 13485 標準的醫療器材。

我們也在與國際合作夥伴的交流中持續學習與改進,協助開發高強度的脊椎螺釘與椎間融合器。同時,我們參與了經濟部推動的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(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,
SBIR),並在特殊製程與材料應用上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經驗。這些努力,展現的不是單純的技術突破,而是我們對於「如何把產品做到更穩定、更可靠」的持續追求。
對元信豐而言,加工Ti-6Al-4V 鈦合金不僅是一場精密戰役,更是一種專業責任與工匠精神的實踐。我們相信,唯有持續專注於細節,才能真正回應設計端與終端使用者的實際需求,並成為醫療產業值得長期信賴的合作夥伴。


3.全球標準與品質管理:保障 Ti-6Al-4V 鈦合金可靠性

在醫療器材製造領域,即使材料本身具備優異性能,仍不足以確保產品能長期安全應用於臨床。國際規範 才是真正保證品質與可靠性的基礎。對於 Ti-6Al-4V ELI鈦合金而言,ASTM F136與ISO 5832-3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兩大標準。
這些規範不僅明確定義了化學成分範圍與機械性能,同時也規範了檢測方法與驗證流程,確保材料批次之間的一致性,避免因雜質或製程差異導致產品在臨床中失效。


ASTM F136-13

廣泛應用於美國市場,對間隙元素的控制更為嚴格,例如氧 ≤ 0.13%、氫 ≤ 0.012%,以確保植入物在長期承載與疲勞條件下仍具韌性與穩定性(ASTM International, 2008)。

 

ISO 5832-3

主要用於歐盟與其他國際市場,允許氧 ≤ 0.20%、氫 ≤ 0.015%,在兼顧安全性的同時,也保留了製造端的彈性(ISO, 2019)。

 

比較項目

ASTM F136 (ELI)

ISO 5832-3

說明

氧含量

≤ 0.13%

≤ 0.20%

ASTM 更嚴格

氫含量

≤ 0.012%

≤ 0.015%

ASTM 更嚴格

測試狀態

退火 (Annealed)

可含鍛造

ASTM 要求更嚴

市場應用

美國 FDA

歐盟、國際

各有依據

表2. ASTM F136 與 ISO 5832-3 差異比較表
 

對 OEM 製造商而言,最穩妥的策略就是在原料進料檢驗與製程設計階段,就同時納入ASTM F136與ISO 5832-3的規範。這意味著在材料檢測時需依ASTM控制更低的氧與氫含量,同時也要兼顧 ISO 規範下的鍛造可行性。若能在製造階段即確保雙重標準的符合,產品就能順利進入不同市場,縮短品牌客戶在法規驗證上的時程。


4.臨床案例分享:Ti-6Al-4V 鈦合金如何提升手術效果與安全性

1脊椎固定系統

脊椎固定植入物,例如椎弓螺釘、椎間融合器與連接棒,需要長期承受人體在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反覆應力。病人每天的行走、彎腰、甚至咳嗽動作,脊椎固定系統都必須穩定承受。Ti-6Al-4V鈦合金因其高疲勞強度,可有效降低螺釘因金屬疲勞斷裂的風險;同時其相對較低的彈性模數,能減少「應力遮蔽」問題,維持骨骼長期的健康。此外,ELI等級的低間隙元素控制,讓材料在長期植入後仍能保持韌性,避免早期失效。這些特性,使Ti-6Al-4V成為脊椎手術植入物的核心材料。

2創傷骨科

骨折治療通常需要使用骨板、骨釘或外固定器,來確保斷裂骨頭在癒合過程中保持正確位置。這些植入物必須同時具備 高強度與耐腐蝕性,以承受患者日常動作所帶來的外力,並避免體液環境中的腐蝕問題。Ti-6Al-4V的韌性讓骨板在承受衝擊時不易脆裂,同時其優異的耐蝕性,避免因長期接觸體液而出現鬆動或結構劣化。這意味著病人在復原過程中能有更高的活動自由度,而不必過度限制日常行動。對於運動員或年輕族群來說,這種材料能提供更快的復原速度與更高的生活品質。

3顱顏與牙科修復

顱顏修復手術常需使用客製化的鈦網與骨板來填補或支撐顱骨缺損,避免腦部受到外力傷害。此類植入物需具備高強度、良好的成形性,以及長期穩定的生物相容性。
在牙科領域,牙植體更需要承受每日數千次的咀嚼力量。Ti-6Al-4V不僅能長期維持結構穩定,其表面氧化膜還能促進骨整合,提高牙植體的臨床成功率。此外,鈦合金在 MRI 與 CT 成像中產生的偽影相對較少,有助於醫師在術後進行更準確的影像追蹤與診斷。這些優勢,讓 Ti-6Al-4V 成為顱顏修復與牙科應用中最廣泛採用的材料。

5.製造挑戰與解決方案:Ti-6Al-4V 鈦合金加工全解析

在醫療器材製造領域,Ti-6Al-4V 醫療級鈦合金 雖然被廣泛視為骨科植入物的黃金標準材料,但對 OEM 製造廠來說,加工這種鈦合金並非一項輕鬆任務,而是一場需要長期經驗、技術積累與嚴謹管理的挑戰。
 

1材料特性限制

Ti-6Al-4V 鈦合金導熱率低、強度高,加工過程中容易產生高溫,導致刀具快速磨耗。這不僅增加刀具與耗材成本,還可能影響尺寸精度與生產效率。

我們的解決方案:元信豐研發並應用專利加工冷卻技術,能有效降低切削區溫度、延長刀具壽命並提升切削穩定性,確保零件加工精度與品質一致性。
 

2幾何設計複雜

骨釘、椎弓根螺釘等產品往往包含特殊螺紋與客製化幾何結構,特別是在深孔加工與微細螺紋切削上,加工難度極高。

我們的解決方案:元信豐具備鈦合金深孔加工製程的豐富經驗與研究成果,透過多軸 CNC車銑附合加工與專用治具設計,能在高深徑比條件下保持孔徑精度與結構完整性,滿足骨科植入物對穩定性與臨床安全性的嚴格要求。
 

3表面品質要求

骨科與牙科植入物對表面粗糙度有嚴格規範。若表面過於光滑,骨細胞不易附著;若粗糙度過高,則可能造成應力集中。
我們的解決方案:透過噴砂、電解拋光等筆面處理,使產品達到最佳粗糙度,並確保批次間的一致性。

 

4品質驗證壓力

醫療OEM製造須符合嚴格的尺寸精度與完整追溯要求,並符合 ISO 13485 醫療器材製造規範。
我們的解決方案:我們建立全流程品質管理體系,結合2.5D影像量測儀等精密量測儀器與完整文件化紀錄,確保每件Ti-6Al-4V植入物均符合國際驗證標準,並能快速應對稽核或市場需求。

 

5成本與效率平衡

Ti-6Al-4V 鈦合金原料昂貴,加工耗材與檢驗成本高,使製造廠必須在品質穩定與成本控制間找到平衡。
我們的解決方案:透過製程模擬、刀具壽命優化與自動化檢測,我們有效降低廢料比例並提升生產效率,幫助客戶在品質與成本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。

 

元信豐企業在 Ti-6Al-4V 醫療鈦合金加工 領域深耕超過三十年,憑藉 專利刀具冷卻技術 與 深孔加工製程研究經驗,成功協助多家國際醫材品牌開發高品質的脊椎植入物、創傷骨釘與牙科植體。我們不僅能克服鈦合金加工的挑戰,更能以高精度、高一致性與高信賴度,成為您最值得依賴的 OEM 夥伴。


6.Ti-6Al-4V 鈦合金常見疑問與專家解答

1. Ti-6Al-4V鈦合金在骨科植入物能用多久?

根據臨床研究與市場使用經驗,Ti-6Al-4V鈦合金製成的植入物壽命通常可達 10 至 20 年以上,甚至在牙科或脊椎固定應用中可穩定超過二十年。由於其具備高疲勞強度與優異的耐腐蝕性,能有效承受人體每天數千次的行走、咀嚼或脊椎運動,降低螺釘斷裂或骨板鬆脫的風險。統計顯示,使用該材質的牙植體十年以上成功率高達 90% 以上。不過,實際壽命仍受到病患年齡、骨質密度、生活習慣與是否有慢性疾病影響,因此臨床醫師會依個別狀況給予建議。

2. Ti-6Al-4V和純鈦有什麼不同?

純鈦雖然具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與耐腐蝕性,但其強度較低,不適合承受高應力與長期動態載荷。Ti-6Al-4V 則因含有鋁 (6%) 與釩 (4%),在強度與延展性之間達到更佳平衡,特別適合製作脊椎固定螺釘、骨板與牙植體。例如,若使用純鈦製作骨板,可能需要加粗截面才能提供足夠剛性,而 Ti-6Al-4V 在較細尺寸下也能維持高強度,減少對周邊軟組織的干擾。換句話說,純鈦更適合小型、低負荷植入物,而 Ti-6Al-4V 則是高負荷應用的主流材料。

3. 為什麼醫材要用 Ti-6Al-4V ELI 版本?

Ti-6Al-4V ELI (Extra Low Interstitial) 版本,是醫材應用的黃金標準。它嚴格限制了氧、碳、氮、氫等間隙元素的含量,避免材料因過多雜質而變脆。這對於長期植入物特別重要,例如脊椎固定系統與牙植體,必須承受數百萬次的循環應力。使用 ELI 材料能顯著降低植入物在 5–10 年內斷裂的風險。

4. 哪些植入物最常使用 Ti-6Al-4V?

Ti-6Al-4V幾乎涵蓋所有高負荷的骨科與牙科植入物。最常見的應用包括:脊椎固定系統(椎弓根螺釘、椎間融合器、連接棒)、創傷骨科產品(骨板、骨釘、外固定器)、顱顏修復(鈦網、顱骨板、顱骨釘)、以及牙科植體。這些應用的共同點是需要長期承受應力,同時確保生物相容性與耐腐蝕性。市場數據顯示,全球超過 70% 的中高階牙科植體,以及大多數脊椎植入物,均採用Ti-6Al-4V 材料,這也說明了為何該合金幾乎成為醫材的標準答案。

5. 哪裡可以找到專門加工Ti-6Al-4V鈦合金的醫材代工?

若您正在尋找能提供Ti-6Al-4V鈦合金CNC加工的醫材代工夥伴,台灣的OEM製造商在國際市場上具有高度競爭力。以元信豐企業為例,公司擁有ISO 13485認證,並且具備 30 年以上的精密加工經驗,其代工產品涵蓋脊椎植入物、創傷骨固定植入物與牙科植入物,能提供從設計打樣、臨床小量試作到量產供應的一站式解決方案。選擇元信豐作為醫療器材專業代工廠,能協助醫材品牌快速縮短產品上市時程,並確保符合國際市場需求。


7.結語與展望:Ti-6Al-4V 鈦合金的未來臨床與製造潛力

元信豐企業深耕骨科醫材精密加工逾30年,專注 Ti-6Al-4V ELI 鈦合金與PEEK等高生物相容性材料之CNC精密加工成型,取得ISO 13485品質管理系統認證,並以數據驅動的製程管理、穩定的表面處理一致性與特殊及複雜幾何加工能力,協助品牌從打樣、臨床小量試作到量產快速落地。若您正評估尋找值得信賴、能兼顧品質與時程的 國際醫材OEM合作夥伴,我們將以成熟的開發跨域經驗與彈性產能,為您量身打造合適的解決方案。

如果您正在尋找值得信賴的國際醫材OEM合作夥伴,元信豐企業能以穩定的製程、靈活的彈性與國際廠牌合作經驗,協助您快速進入全球市場。立即與我們聯繫,探索醫療器材OEM最佳解決方案 !填寫表單或來信至
sales@ysfbone.com,我們將有專人於24小時內回覆您。


8.聲明

本文內容僅供醫療產業與專業人士參考之用,部分資訊來自公開資料或專家觀點整理,難免有所遺漏或需進一步補充,誠摯歡迎交流與指正。

提醒您:任何醫療診斷與治療決策,仍應以合格臨床醫師之專業評估與建議為唯一依據,患者切勿僅憑本文資訊自行做出醫療相關決定。


9.參考資料

Geetha, M., Singh, A. K., Asokamani, R., & Gogia, A. K. (2009). Ti-based biomaterials, the ultimate choice for orthopaedic implants – A review.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, 54(3), 397–425.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pmatsci.2008.06.004

Long, M., & Rack, H. J. (1998). Titanium alloys in total joint replacement—a materials science perspective. Biomaterials, 19(18), 1621–1639.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S0142-9612(97)00146-4

Niinomi, M. (2008). Mechanical biocompatibilities of titanium alloy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. Journal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iomedical Materials, 1(1), 30–42.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jmbbm.2007.07.001

Paital, S. R., & Dahotre, N. B. (2009). Calcium phosphate coatings for bio-implant applications: Materials, performance factors, and methodologies.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: R: Reports, 66(1-3), 1–70.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mser.2009.05.001

Ezugwu, E. O., & Wang, Z. M. (1997). Titanium alloys and their machinability—A review.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, 68(3), 262–274.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S0924-0136(96)00030-1

Geetha, M., Singh, A. K., Asokamani, R., & Gogia, A. K. (2009). Ti-based biomaterials, the ultimate choice for orthopaedic implants – A review.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, 54(3), 397–425.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pmatsci.2008.06.004

Leyens, C., & Peters, M. (Eds.). (2003).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s: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. Wiley-VCH.
https://doi.org/10.1002/3527602119

Long, M., & Rack, H. J. (1998). Titanium alloys in total joint replacement—a materials science perspective. Biomaterials, 19(18), 1621–1639.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S0142-9612(97)00146-4

Manivasagam, G., Dhinasekaran, D., & Rajamanickam, A. (2010). Biomedical implants: Corrosion and its prevention – A review. Recent Patents on Corrosion Science, 2(1), 40–54.
https://doi.org/10.2174/1877610801002010040


Zhou, W., Mahdavian, M., & Liu, R. (2019). An in-depth study of grinding technology for titanium alloys.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, 44, 1–12.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jmapro.2019.05.017


© 2025 元信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|骨科植入物級手術器材製造專家、ISO 13485 認證醫材廠、CNC 精密加工 |引用或轉載請註明來源,版權所有。